角色行当
脚色行当
浦江乱弹
浦江乱弹最初的行当配制,大致与宋杂剧和南戏相似,也具有五种相对稳定的角色类型,即末泥——男主角,后发展成为“正末”、“生”;引戏——戏头,多数兼扮女角,称“装旦”;副净——本自参军;副末——本自“苍鹘”;装孤—扮官的角色。但这种角色行当的配制,仅指起源于南宋末年的浦江乱弹坐唱班而言。 因为浦江乱弹坐唱是从诸宫调讲唱艺术脱胎而来,其人员完全承袭了宋杂剧的行当配制,也是五人,即司鼓、小锣、三样、正吹、副吹,他们必须象宋杂剧和南戏一样,讲唱时按生、旦、净、末、丑分担
……更多
脚色行当
浦江乱弹
浦江乱弹最初的行当配制,大致与宋杂剧和南戏相似,也具有五种相对稳定的角色类型,即末泥——男主角,后发展成为“正末”、“生”;引戏——戏头,多数兼扮女角,称“装旦”;副净——本自参军;副末——本自“苍鹘”;装孤—扮官的角色。但这种角色行当的配制,仅指起源于南宋末年的浦江乱弹坐唱班而言。 因为浦江乱弹坐唱是从诸宫调讲唱艺术脱胎而来,其人员完全承袭了宋杂剧的行当配制,也是五人,即司鼓、小锣、三样、正吹、副吹,他们必须象宋杂剧和南戏一样,讲唱时按生、旦、净、末、丑分担各自的角色。然而,随着戏剧的不断发展,浦江乱弹在明末清初形成舞台艺术时,行当体制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仅仅局限于五个人了,且有了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浦江乱弹班的带班人概称“领袖”,服装则属“行头主”所有,按总收入的十分之一收取行头费用,对老演员称“堂宗师父”。演员叫场面,行当分十三门,即花旦、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大花、二花、小花、四花、老生、老外、付末、小生。按行内的说法和人们的观点,浦江乱弹班中凡具有八角子弟的戏班才称得上是好班子,八角子弟又分上四角和下四角。上四角指较难学的角色,即大花、正旦、老生、正吹;下四角比较容易学,通常指花旦、小生、小花、鼓板。
浦江乱弹的乐队称后场面,分为文堂和武堂.文堂指笛子(横风)、板胡、科胡、二胡、大唢呐、小唢呐(吉子)、先锋、月琴、三弦等;武堂包括鼓板、大小锣、大小钹、战鼓等。乐队的分工一如坐唱班,正吹负责笛子、二胡、大唢呐、战
鼓;副吹负责板胡、科胡、大唢呐、小唢呐、先锋;三样负责大锣、大钹、小钹、月琴、头筒;小锣负责小锣、三弦、敲板;鼓板负责笃鼓、夹板和大鼓。此外,戏班中还另设小班,即管饭、烧饭一人,挑水、挑行李四人,其他除领袖和行头主外,还有负责写戏即负责联系演出的成头一人,厢房三人(头箱、三箱、盔箱),泡茶一人。随着国家大力保护民间艺术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浦江乱弹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工作也在步步深入。 浦江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浦江乱弹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工作,浦江县委宣传部、浦江县文联以及县戏剧家协会、县曲艺家协会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二 00 三年底,浦江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举行迎新春“大华房产杯”什锦班邀请赛,全县四十个什锦班参加了分设在六个乡镇赛区的初赛,并选拔了八个什锦班参加决赛,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 二 00 四年四月中旬,浦江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在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浙江省戏剧研究所、浙江职业艺术学校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指导下,邀请了来自金华、衢州、杭州和北京的十多名专家学者,举办了浦江乱弹学术研讨会,就浦江乱弹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等课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应邀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对浦江乱弹的艺术魅力赞叹不已,对浦江乱弹具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浦江城乡的什锦班现象表示惊讶,一个个神情激动,纷纷各抒己见,寄予厚望。
浦江乱弹
二00四年五月,浦江乱弹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由县文联组织业余文艺爱好者,编排了浦江乱弹小戏《蓝知府断案》参加"中国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跻身于全国各地的省、市专业剧团之间,一举荣获金奖和"全国稀有剧种保护奖",载誉而归,使浦江乱弹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浦江乱弹是深深扎根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是戏曲舞台上一枝璀灿夺目的奇葩,是民间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它依托民间坐唱班而保存,是戏剧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