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德在《曲律》卷三中说:“宋之词,宋之曲也,而其法 元人不传。”从“官本杂剧段数”来看,宋代大曲的遍段,在宋 杂剧中已成为长短句的词体了, 而“曲破”也是大曲入破以后 的部分, 这些大曲和词调通过勾栏瓦肆演出后, 在民间是广为 流传的。如《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记载:“街市有乐人三 五为队,擎一二女童舞旋”。“唱小词,专沿街赶趁。”一些乐妓 尚能“舞四十六大曲。”又卷十六“茶肆”条:“向绍兴年间,卖 梅花酒之肆, 以鼓乐吹[梅花引] 曲破卖之。”“官本杂剧段 数”,其用大曲者一百有三,如[六么] 、[降黄龙] 等,而词调 名者有[逍遥乐] 、[黄莺儿] 等二十二调, 如加上重复的将达 三十二调。①这比之所引用的曲牌名计[舞杨花] 等八支高达四 倍之多, 说明宋杂剧的声律体系是以大曲和词调为基础的。何 况“教坊乐工”自制的词调,在民间甚为流引。《乐府指迷》说 当时“秦楼楚馆歌之词, 都是教坊乐工及闹市做赚人所作, 只 缘音律不差,故多唱之。”南戏声律曲调的特点是“宋人词而益 以里巷歌谣。”( 《南词叙录》), 以《张协状元》来看共用词调 三十三支, 差不多占了整个曲调的五分之一。大曲有[大圣 乐] 、[普天乐] 、[后衮] 、[歇拍] 、[终衮] 等九支, 说明这种 影响的迹象是明显的, 宋杂剧的大曲、词调可说是南戏戏曲声 律的先声。
- 剧种 : 温州南戏
- 特色分类: 流派唱腔
-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