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腔
目连戏的唱腔属越中“调腔”一系,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声腔之一,是“杂白混唱,一唱众和,锣鼓助节”的曲牌体音乐。清末民初,调腔迭经战乱,因之而衰,在绍兴地区,唯新昌一地保存下来,故亦称为“新昌调腔
绍兴目连戏的音乐后场伴奏以调腔常用的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其中的“目连嗐”最具特色。目连嗐,即蝦须,也称目连号头、先锋号子,是一种铜制的长管喇叭,有伸缩性,吹之嘟嘟。吹奏孔中间有一只小哨子,比一般的先锋号子声音高八度,能奏出从低到高、节奏从缓慢到急促的声音,到最高处时吹一个上滑音 “衣”,加上“急急风”锣鼓的伴奏,其音色独特,听后使人毛骨悚然,阴森恐惧。但当用四分之二
……更多
目连戏的唱腔属越中“调腔”一系,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声腔之一,是“杂白混唱,一唱众和,锣鼓助节”的曲牌体音乐。清末民初,调腔迭经战乱,因之而衰,在绍兴地区,唯新昌一地保存下来,故亦称为“新昌调腔
绍兴目连戏的音乐后场伴奏以调腔常用的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其中的“目连嗐”最具特色。目连嗐,即蝦须,也称目连号头、先锋号子,是一种铜制的长管喇叭,有伸缩性,吹之嘟嘟。吹奏孔中间有一只小哨子,比一般的先锋号子声音高八度,能奏出从低到高、节奏从缓慢到急促的声音,到最高处时吹一个上滑音 “衣”,加上“急急风”锣鼓的伴奏,其音色独特,听后使人毛骨悚然,阴森恐惧。但当用四分之二拍的短音时,又有欢快奔放之感。
目连戏中神鬼出场时, 有一种特殊的上场形式, 即“三冒头”。如无常即将出场时,强烈齐奏的“大敲”锣鼓响起,伴随着一阵阵悠扬凄厉的目连嗐头声,值台师傅喷射出一蓬蓬焰火。一蓬蓬焰火中,无常以扇子掩面,躬身曲背而上,并疾步穿场而过,还没等观众反应过来,无常早已从“落台口”疾趋而下,然后,急从后台返回“上台口”。此时,目连嗐头声更急更紧,也更悲切凄厉,值台师傅喷射的焰火在幽暗的舞台上也更为璀璨夺目。无常再次登场,动作如前,如此重复三次,即称“三冒头”,营造出一种飘忽不定的艺术效果。
绍兴目连戏的念白多为绍兴地区方言土语, 富有浓郁的乡
土气息,刻画世态人情入木三分,逼近民间野性和血性的精髓,
是历代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的结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