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剧种介绍 >> 菇民戏 >> 艺术特色>> 初级与高级形式共存

在曲牌使用的发展历程中, 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段, 即单牌子音乐、杂牌子音乐、多牌子音乐阶段。据笔者调查, 现留存的菇民戏曲牌有一百余首, 常用的有六十几首, 分析其曲牌音乐特点可知, 曲牌体音乐发展历程中的这三种形式在菇民戏唱腔中都有遗存。这与菇民的生活、生产习俗密切相关, 他们秋季外出种菇, 春季回家务农, 从各地带回的音乐品种往往因循守旧, 很少改变。由于没有文人的参与和发展创新, 菇民出于自娱自乐, 对不同时代带回的唱腔音乐完整地保存,从而也显现了菇民戏音乐的古朴和生存环境的闭塞。 1. 单牌子音乐。这是从民歌发展到戏曲音乐在初级阶段形成的产物。在菇民戏的小戏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如《大补缸》用单牌子,《龙凤剑》的“回府传宣”一折用的全是【红纳袄】。这种单牌子小戏的特点在于朗朗上口, 利于演员自由发挥, 剧中情绪的嬉笑怒骂, 演唱的轻重缓急, 可由演员任意发挥和创造。缺点在于音乐容量有限, 显得单调, 不利于戏剧性的发展变化。 2. 杂牌子音乐。为了适应剧情的需要, 将许多不同的曲牌进行串联, 不同宫音的曲牌可以混用, 自由组合, 形成杂牌子音乐。如菇民戏《珍珠记》中的“书馆相会”曲牌,将【驻云飞】【滴溜子】【滚绣球】【叨叨令】【江儿水】等不同宫调相连为用。这种简单的连接带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 有许多曲牌来源于民歌,将民歌中不适于戏文的衬句也带入戏曲中来, 如常用的【莲花落】【太平年】等曲牌无论在什么场合演唱, 均将“太平年”“一支落莲花”的衬词带入, 直接影响剧情内容的表现。其次, 是调式不协调, 由于不是同宫调,转调时出现明显的裂痕, 致使声腔难以统一。 3. 多牌子音乐。多牌子音乐限制很严, 每剧必四折, 每折必同宫,如需不同宫调的连接, 则每折一调。每套内曲与曲连接有一定的次序,是曲牌体音乐的高级产物。“如《窦娥冤》的第一折曲牌顺序依次为:【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蔗】【天下乐】【一牛儿】【后庭花】【青歌儿】【寄生草】【赚煞】。”①但是, 菇民戏的故乡由于离温州很近, 受永嘉杂剧的影响, 多牌子音乐的运用却不似元曲、昆曲那么严格。它打破每折一宫的规律, 利用变换主奏乐器的方法, 随心所欲地转换着宫调来变换使用曲子, 但却坚持着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所说的“安于浅近” “用声相邻”的观点和原则。

  • 剧种 : 菇民戏
  • 特色分类: 曲牌体音乐
  • 浏览量:39

版权信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 浙江图书馆 备案号:浙ICP备10002501号

地址: 杭州市曙光路73号 邮编:310007 邮箱:2844339640@qq.com

访问次数:,您是第 244217位访客

建议使用谷歌、ie9+,360极速浏览器浏览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