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剧种介绍 >>诸暨西路乱弹

  • 地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起源:

诸暨西路乱弹,是清初秦腔西路艺人由陕西经杭嘉湖水路传入诸暨,与当地语言、音乐、戏曲相结合而形成的乱弹剧种。流行于嵊州、绍兴、萧山、浦江、义乌等周边地区。是浙江所有乱弹中除唱[三五七]、[二凡]外唯一有[梆子]腔、来路最清晰的剧种。无论声腔、语言、剧目与表演,均与其他乱弹剧种有别。其演出不受场地限制,音乐激越高亢,唱腔抒情悠扬,动作粗犷,具有浓厚农民思想感情,故甚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清中叶是诸暨西路乱弹的鼎盛期,仅诸暨一县就有“老长春”等数十班,大多在集镇贸易会市期间演出,被称作“会市戏”。光绪《诸暨县志》称本县江藻“每岁十月二十四演剧,百货骈集,帆樯相属”,客商远自闽、皖、赣、苏等地,可见集市演戏之盛。

  至道光年间,盛况未减。其时徽戏流入,西路乱弹兼演徽剧,唱腔则以[三五七]、[二凡]为主,兼唱徽调、梆子及调腔。除集市演剧外,赛神演剧亦盛,出现文明长春、文明红福等名班。

清未,渐趋衰落,戏班急剧减少。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前夕,仅存文明阳春、文明长春等三四个戏班。抗日战争时期,艺人星散。1949年,仅存文明红福一班,时演时辍,勉强支持。

建国后复苏,1962年初,浙江省文化局拨专款抢救西路乱弹,诸暨县文化主管部门召集流散老艺人金红茂等举行内部演出,成立诸暨西路乱弹剧团。1965年8月,西路乱弹剧目团与诸暨越剧团合并,乱弹老艺人渐次退休,新艺员逐渐转业,不复有专业乱弹演员。“文革”期间又遭毁灭性摧残。改革开放后再度复苏,现已进入省级“非遗”名录,获得保护与发展。查看更多>>

简介:

  

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浙江省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流行诸暨周围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的部分县区。演出不受场地限制,音乐激越高亢,唱腔抒情悠扬,动作粗犷,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情色彩。

诸暨西路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部分剧目演唱[扬调]或调腔徽戏以演唱[西皮)t二黄]为主。有吹打曲牌数十字。以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表演剧目多以家庭题材为主,故有“宜路(绍兴乱弹)为天下,西路(诸暨乱弹)为人家,小歌班(女子越剧)为老嬷(老婆)”的民间谚语,虽然俚俗,却把这三种地方剧种表演内容作了区别概括,传统剧目有《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九件衣》、《药茶记》等。演唱语言以诸暨地方官话为基本语音,表演动作强烈夸张,乡土气息浓郁。戏班一般24人,有三花脸(大面、二面、丑)、四白脸(老生、小生、老外、副末),五包头(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小包头),五后场(鼓板、正吹、副吹、大锣、小锣),四厢房(头担、二担、三担、值头)和班主、成头、管饭。

诸暨西路乱弹曲牌极为丰富,多达200多个,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表演动作的叫“吹奏”;另一种是用笛子或梅花与弹拉乐器来伴奏的各种曲牌唱腔,特点是用一曲七调吹奏,听起来更显曲牌繁多。

诸暨西路乱弹剧目比较丰富,多以抒发演员唱做工夫为主,较少武功。这些剧目均系老红福班、长春班传统遗产。据现今老艺人回忆,老乱弹剧至少有400馀本。

“诸暨西路乱弹”由衰落走向绝迹。究其原因,除社会动荡外,尚有下列因素:一为戏班之半职业性体制。艺人均为占有少量土地之农民,有戏演戏,无戏业农,一年中七个月演出,艺人无力亦 无暇作艺术上之提高。二为剧种保守性较强,少有推陈出新,跟不上戏曲发展形势。三为无专职科班,学徒多系个别拜师学艺,而唱腔难学难记,每每学七八年方能上台演戏。且唱戏者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入家谱,故少有学戏传承者。四为内部宗派严重,尤以“徽乱合演”之后,两派竞争颇为激烈,相互排斥,乃至退出戏班,甚至散伙。

徽戏流入后,兼演徽戏,于戏班名前冠以“文明”二字,如文明长春、文明红福、文明阳春、文明舞台等。清未,渐趋衰落,戏班急剧减少。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前夕,仅存文明阳春、文明长春等三四个戏班。抗日战争时期,艺人星散。1949年,仅存文明红福一班,时演时辍,勉强支持。

1962年初,浙江省文化局拨专款抢救西路乱弹,诸暨县文化主管部门召集流散老艺人金红茂等举行内部演出。4月,成立诸暨西路乱弹剧团,王天木(小生)任团长。剧团招收男女艺徒28人进行培训,老艺人金红茂(花旦)、李才标(正旦)、王梅堂(正吹)等9人任教。是年,县文化馆协助艺人挖掘和整理传统剧目9个,记录曲调30余个。1963年,记录整理传统剧目5个、曲调80个。其间,演出经过整理的传统剧《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双鱼坠》、《紫薇亭》、《九件衣》、《药茶记》、《散潼关》等,移植上演新编历史剧《于谦》等。1965年上半年,开始排演《自有后来人》、《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社长的女儿》、《渡口》、《补锅》等现代剧目。8月,西路乱弹剧目团与诸暨越剧团合并,乱弹老艺人渐次退休,新艺员逐渐转业,不复有专业乱弹演员。

主要价值和影响:

1962年初,浙江省文化局拨专款抢救西路乱弹,诸暨县文化主管部门召集流散老艺人金红茂等举行内部演出。4月,成立诸暨西路乱弹剧团,王天木(小生)任团长。剧团招收男女艺徒28人进行培训,老艺人金红茂(花旦)、李才标(正旦)、王梅堂(正吹)等9人任教。是年,县文化馆协助艺人挖掘和整理传统剧目9个,记录曲调30余个。1963年,记录整理传统剧目5个、曲调80个。其间,演出经过整理的传统剧《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双鱼坠》、《紫薇亭》、《九件衣》、《药茶记》、《散潼关》等,移植上演新编历史剧《于谦》等。1965年上半年,开始排演《自有后来人》、《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社长的女儿》、《渡口》、《补锅》等现代剧目。8月,西路乱弹剧目团与诸暨越剧团合并,乱弹老艺人渐次退休,新艺员逐渐转业,不复有专业乱弹演员。

图片集:
  • 期数: 三期
  • 浏览次数:76

版权信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 浙江图书馆 备案号:浙ICP备10002501号

地址: 杭州市曙光路73号 邮编:310007 邮箱:2844339640@qq.com

访问次数:,您是第 243842位访客

建议使用谷歌、ie9+,360极速浏览器浏览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