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剧种介绍 >>应界坑乱弹

  • 地区: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 发源地:温州市永嘉县
  • 起源时间:清乾隆年间
起源:

应界村始建于南宋,位于永嘉县西北山区。据《麻氏宗谱》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应界坑人麻志钏创建“老寿昌班”,自此,乱弹在浙中浙南、闽北流行。
    唱腔以唱真嗓为主,只有小旦,花旦唱些子音(假嗓)口白以普通话夹杂永嘉方言,而小花都用永嘉方言。唱腔均有一定词格的长短句,但以七言为多,乱弹从古至今都是老艺人口传身教,师传徒受没有正式剧本。 
     目前,应界坑乱弹剧团在温州各地农村演出频繁。为此,2008年5月,省群艺馆戏曲专家专程来永对应界坑乱弹进行了调研测评。永嘉应界坑乱弹唱做并重,文武兼备,武技紧凑、惊险、唱腔高昂粗朴,贴近群众生活,念白唱词清楚明白,有广泛的民众参与性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对研究永嘉乱弹艺术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

乱弹出现于清代花部戏曲声腔兴起时期,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新兴的传统地方声腔剧种。乱弹一词的用法向无严格规范,须据具体情况加以分辨,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涵义。但无论泛指或专称都含有与昆曲相区别的意思。

应界坑乱弹,也称“温州乱弹”、“永嘉乱弹”,是中国地方传统戏中的一大剧种。唱腔高昂粗朴,念白由温州方言和普通话杂糅而成,地域特色显著。代表剧目有《永嘉太守谢灵运》等。

应界坑是全国罕见的乱弹戏剧村。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是当地的传统庙会,村里都会邀请乱弹剧团演三天三夜的大戏。据《麻氏宗谱》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应界坑人麻志钏创建“老寿昌班”,自此,乱弹在浙中浙南、闽北流行。

应界坑乱弹唱做念打,文武兼备。武戏以民间拳术和武技拼凑。唱腔高昂,念白自温州话、普通话结合而成,在温州盛极至今。

乱弹戏主要曲调分为正乱弹和反乱弹两种,各有原板、叠板、紧板、流水和起板、抽板、煞板等板式,并有“洛梆子”、 “二汉”、“引子”、“人参”、“滩簧”等曲调。乱弹唱曲精彩,优美动听,百听不厌。在传统乱弹戏剧中,大都唱正乱弹。故正乱弹一向被称为“祖音源流”或“主音源流”。它与当地民间音乐有着明显联系。作为乱弹腔基本板腔,明亮刚健,可变性大,既可表现欢快感情,又能抒发低沉的情绪。反调原板在节奏与结构上.与正调相似,干稳柔润,婉转动听,但调式有所不同。

乱弹的伴奏乐器,以笛子为正吹,板胡(旧称副吹)为主要伴奏乐器,此外,尚有琵琶、大胡、笙、箫、喷呐、长号、三弦、、芦管、月琴、扬琴、二胡、中胡、牛筋琴等民族乐器。

主要价值和影响:

    “乱弹是农民艺术之火花”。它长期流动于农村,演出社戏,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农民少不了乱弹戏,他们每在田间作业或在撑船途中,顺口唱上几句,借以自戏自如,调节精神,消除疲劳。农村中每逢传统节日、菩萨生日、春秋社祭、迎神赛会、龙舟竞渡、落成典礼、宗族圆谱等必邀乱弹班演出,相沿成俗。

图片集:
  • 期数: 三期
  • 浏览次数:221

版权信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 浙江图书馆 备案号:浙ICP备10002501号

地址: 杭州市曙光路73号 邮编:310007 邮箱:2844339640@qq.com

访问次数:,您是第 214750位访客

建议使用谷歌、ie9+,360极速浏览器浏览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