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称 : 金华戏
- 地区:浙江省金华市
- 发源地:明中叶
- 起源时间:元末明初
婺剧起源于明中叶,是我国古老的多声腔剧种之一。元末明初,金华一带南戏盛行。明万历年间起,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相继传入金华地区,同台演出,相互影响融合,在语言、表演风格、打击乐、服装、道具等方面渐趋统一,形成了婺剧这一多声腔剧种。
流行于金、衢一带的徽、池、四平诸腔,由于语言等原因,逐渐地方化而成为本地声腔。连同本地的义乌腔,传至清乾隆年间,统称为“高腔”。今婺剧中尚存西安、西吴、侯阳三种高腔。高腔与昆腔一度相互争胜,后又逐渐兼唱,而出现昆、高合班,俗称“两合班”。清中叶乱弹盛行于金华一带,又逐渐出现兼唱高、昆、乱的“三合班”。唱西安高腔的称衢州三合班,晚清以后多以“文锦”为班名;唱西吴高腔的称金华三合班,多以“品玉”为班名;唱侯阳高腔的称东阳三合班,多以“紫云”为班名。清末民初,高腔日渐衰微。至20世纪20年代,西安、西吴高腔已成绝响。50年代初,通过高腔老艺人江和义吐录了30多本西安、西吴高腔剧本,并举办了高腔训练班,这两种高腔才得以复苏。侯阳高腔晚清最盛时,曾达“六十面锣”(六十个班社),后日渐衰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尚存三个东阳三合班(后并成东阳、武义两个婺剧团)。60年代以后,婺剧高腔演出日少。
婺剧中的昆腔是昆山腔流传至金华一带地方化了的一个支脉。因长期演出于金华、衢州、严州旧府所属各县的农村庙台、高台,以农民与手工业者为主要观众,且受流行于当地的青阳、四平诸腔及后来的西安、西吴、侯阳等高腔和乱弹、徽戏的影响,其艺术风格朴素、明快、夸张、粗犷。清初,昆剧盛行,据王宏《山志》卷四记载,时婺州“民不知书,独好观剧”。乾隆年间,金、衢、严一带除了演唱昆腔以外,还盛行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声腔。清末民初,金华昆班众多。金、衢一带,尚有兼唱高腔、昆腔的“两合班”,兼唱高腔、昆腔、乱弹的“三合班”和兼唱昆腔、乱弹、徽调的“两合半班”。20世纪30年代以后,金华昆班逐渐衰落。1955年宣平昆剧团成立(后改称武义昆剧团)。文革中并入武义婺剧团。
婺剧中的乱弹,专指以唱〔三五七〕、〔二凡〕为主的声腔。据艺人相传,乱弹系从安徽宁国一带经天目溪传入金华府属的浦江,故习称“浦江乱弹”。清中叶已在金华一带盛行,而安徽已成绝响。
婺剧中把“皮簧”和“芦拨”(又称徽班乱弹,简称“徽乱”)习称为“徽戏”。徽戏从徽州流入金华一带。一从水路沿新安江经建德、兰溪至金华;一从山路经婺源,过分水岭流至开化、龙游一带。此外,在赣东北流动演出中,与当地的广信班亦有交流,主要为新安江一路。由于水路、商业、政治等原因,自乾隆、嘉庆乃至道光以后,徽戏在金华盛极一时。
婺剧中的滩簧戏,源出于坐唱戏文的苏州滩簧。最初由船娘(艺妓)溯浙江传至金华一带,城乡随之纷纷出现业余坐唱班,清末民初由徽班艺人搬上舞台。滩簧戏多为折子小戏,向未独立成班,初由徽班兼演,后各婺剧班社均兼演滩簧戏。
婺剧中的时调戏,是各个时期“时行小戏”的统称。除高、昆、乱、徽、滩之外的诸腔杂调,均归时调戏。时调戏多为小戏,向未独立成班,由徽班兼演。
婺剧因其所兼唱的声腔不同,有多种班社组织形式。至20世纪40年代,尚有兼唱高、昆、乱的三合班,专唱乱弹的乱弹班,专唱徽戏的徽班和兼唱昆、乱、徽的“两合半” 班。1949年婺剧有紫云、和平、五星三个三合班;周春聚、五恒二个两合半班;新春一个乱弹班;和鸿福、新新第一台、民生、乐天、徐乐、红旗、拥和、大荣春八个徽班。至80年代,尚有浙江、金华、兰溪、义乌、遂昌、缙云、建德、衢州、江山、浦江、东阳、武义等12个专业婺剧团。现今婺剧专业院团有7家。
婺剧俗称“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而得名,1949年定名为“婺剧”。它以金华市为中心,主要流行于金华、衢州、江山、丽水、临海、建德、淳安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景德镇等地。元末明初,金华一带南戏盛行。明万历年间,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相继传入金华地区,同台演出,相互影响融合,在语言、表演风格、打击乐、服装、道具等方面渐趋统一,形成了婺剧这一包含六大声腔的多声腔剧种。
婺剧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演出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化石”之誉。它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因此是中国戏曲舞台上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首曲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三请梨花》等及小戏《牡丹对课》、《断桥》等。同时它也保留了四平腔、义乌腔等许多古老声腔的遗音。其表演风格粗犷、古朴、夸张,生活气息浓郁,具有“粗中有细、刚中有柔、武戏文做、文戏武做”等特点。
- 期数: 一期
- 浏览次数:97
版权信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 浙江图书馆 备案号:浙ICP备10002501号
地址: 杭州市曙光路73号 邮编:310007 邮箱:2844339640@qq.com
访问次数:,您是第 244137位访客
建议使用谷歌、ie9+,360极速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