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是草台戏班(又称“水陆班”、“码头班”)的主要演出场所。草台戏班艺人原多以务农为主,农闲季节,搭班组团演出,收入微薄,仅补家用, 无固定演出地点, 常巡回于远村僻镇, 在广场搭台演出。余姚城乡多在村头、晒场将稻桶倒覆,上铺木板,权作戏台,谓“草台”。旧时,草台演出多在乡间,滩簧艺人俗称“做蓬头”,由“店王”、“岗司” (地主、富农俗称) 出资搭台包戏请艺人演出, 谓之“旗主老板”。草台演出临时搭建, 演毕即拆, 极为便捷。余姚城区节庆时节也有草台演出, 常在江南大园道地、城隍庙、关帝庙、绪山庙、保庆王庙、抑抑堂、三官堂、高墙弄、矮墩桥柴场头、侯青门红庙、酱园街六浦庙、后横埭龙图阁、桐江桥邬家道地、牌轩下殷荣寺等处。1941年, 当时的县长蔡竹屏为迎接新年, 在大园道地搭台连演三天三夜滩簧戏, 剧目有桐下湖黄承炳《双卖花》、东泰门邵阿水《卖小糖》、砻匠阿炳《水作》、苏楼楼阿木《打铜宝》及《前后落发》、《大闹花灯》等。
- 剧种: 姚剧
- 分类: 露天草台
-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