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草根出身,白手起家

因为胡雪岩去世前已经被革职抄家,一应文书记载都没有保存下来。尽管胡雪岩生活的时代距今不过才短短100多年,但关于胡雪岩的籍贯以及发迹过程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雪岩的籍贯在学界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胡雪岩原籍安徽绩溪十都湖里村,后经人推荐南下杭州①,在钱庄做学徒,后寄籍②折江杭州。另一种说法是,胡雪岩原籍就是浙江杭州人。两种说法各有论据,难以使对方信服。③    胡雪岩父亲早亡,小时候家里穷,无法延师就塾,因此读书不多,只粗通文墨,且最初是在钱庄做学徒,关于这一点基本没有异议。
       胡雪岩第四代孙、画家胡亚光先生在《安定遗闻》中如此描述:“先曾祖光墉公,字雪岩,少式微不暇攻诗书。学贾于阜康钱庄。肆主于姓,无子。家公勤敏,有胆略,颇器重之。疾革时,招公至榻前曰:‘君才识百倍于吾,吾肆虽小,好为之不患无用武之地。’全肆赠之。”这段话提到胡雪岩的第一桶金是源于阜康钱庄于老板的临终遗赠,至于这是事实还是胡先生为亲者讳,由于无有力证据,无法断定。另外,与胡雪岩同时代的段光清④在其《镜湖自撰年谱》的“咸丰十年”一条中提到,胡雪岩“骗人资本……自开钱店,与官场人往来”,但具体如何骗人资本,段光清并没有细说。
       广为流传的胡雪岩发家史则另有二说。一说见于清末陈代卿⑤的《慎节斋文存》。据该书记载,当时还在钱庄做跑街⑥的胡雪岩,有一天遇到一个捐官候补的潦倒书生。这个书生名叫王有龄,因父亲死了,一人流落杭州。胡雪岩觉得王有龄长相不凡,在了解了他的处境后,表示愿意资助他进京谋职。当时胡雪岩刚好替东家收了一笔五百两银子的款项,他擅自做主把它全部借给了王有龄。王有龄拿着银子北上,在天津碰到了故交何桂清。何桂清当时官居侍郎,正要去河南办事。他劝王有龄不必北上,说自己与浙江巡抚有交情,可以介绍王有龄去谒见,肯定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职位。王有龄照着做了,果然得到了粮台总办的差事。王有龄得了官职,并没有忘记胡雪岩。他把500两银子加上利息、一起还给了胡雪岩,并支持他开了阜康钱庄。后来几年,王有龄官运顺遂,一路高升当上了浙江巡抚。这时,他又保举胡雪岩接管了粮台。有了地方高官做后台,加上自己又善于经营,知人善任,还跟洋人互市,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富甲杭城的大商人。
       这段关于胡雪岩帮助王有龄而发迹的记载流传很广,很多后世关于胡雪岩的小说和传记都采用了这个说法。但是这个说法也遭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他们考证王有龄虽然是捐官出身,但仕途一帆风顺,不可能存在陈代卿提到的无钱进京的窘况,且王有龄是福建闽侯人,他到浙江做官之前,一直跟着父亲在云南,从未到过浙江,因此也不可能在赴浙做官前结识胡雪岩。⑦因此,这段有关胡雪岩早年的传奇经历极有可能是大家从他与王有龄交好的史实中臆想而来的。
       另一个说法见于蔡冠洛的《清代七百名人传》及费行简的《近代名人小传》。在这个说法中,还在钱庄做小伙计的胡雪岩某天遇到了来钱庄为军饷贷款的湘军营官。当时掌柜不在,胡雪岩就自作主张放了贷。等掌柜回来,他就被开除了。不久,营官来还钱,问起胡雪岩,老板只推说他病了。后来,营官正巧在街上遇到了穷无所归的胡雪岩,又得知他因为自己的缘故失业受穷,十分感动,便从自己在讨伐太平天国起义时缴获的资财中取出了10万赠予胡雪岩。
       以上说法各有支持者。虽然这些说法对胡雪岩早年经历的阐述不尽相同,但都能说明胡雪岩是一个有眼光、有胆识、有决断的商业人才。但胡雪岩真正的发迹,是从他有了王有龄做靠山开始,这一点毫无疑问。
       如果胡雪岩帮助落魄的王有龄一事不真,那么尽管真相无有记载,但在王有龄署仁和县时,他们应已相识。之后,王有龄步步高升,胡雪岩的财富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直至王有龄当上了浙江巡抚,他下檄各县“凡解粮饷者必由胡某汇兑,否则不纳”⑧,又让胡雪岩赴上海、宁波等地采办粮食军械,综理漕运。又有说,胡雪岩靠着王有龄的支持,“籍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到后来“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于内外”。可以说,在王有龄的帮助下,胡雪岩在商界站稳了脚跟,且几乎垄断浙江省大半的战时财政,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12月,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再度攻克杭州,王有龄走投无路,自缢殉城。
       ①持此说者认为胡雪岩少年时为放牛娃,在放牛时拾得了大阜杂粮行老板的包袱,并及时还给失主,之后杂粮行老板收了他做学徒。其间他又尽心照顾了病倒在杂粮行的金华火腿行客商蒋老板,最后蒋老板推荐他到杭州阜康钱庄。
       ②根据明清政府规定,凡在侨寓地拥有田地、坟墓20年以上者,即可申请入籍当地。
       ③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发现安徽绩溪湖里村的《胡氏家谱》中没有胡雪岩的名字,从而引发了胡雪岩籍贯的一次大讨论。之前,人们对于胡雪岩的籍贯问题一直没有过专门的研究。
       ④与胡雪岩有往来,曾任浙江布政使,太平天国军队攻克杭州后,他因逃跑而被清廷革职。
       ⑤字云笙,四川宜宾人,清同光年间在山东做官。
       ⑥这一职位专门在外招揽生意,接洽存款和放款,且兼任信用调查,为钱庄与顾客借贷往来的中间人。
       ⑦据考证,王有龄出生于1810年,原籍福建闽侯,17岁时跟着做官的父亲王燮赴云南协理文书。因本人不屑八股之学,1834年报了捐官。1839年,由吏部签发浙江。1841年到任,历任新昌、慈溪、鄞县、镇海、仁和知县等,政绩斐然。1849年因父丧卸仁和县事,回老家守制,直到1851年服满,奉旨署湖州府,后调补杭州府,迁江苏按察使、布政使。后因太平军攻陷杭州,王有龄献策退敌,杭州克复,擢升浙江巡抚。
       ⑧见刘声木《异辞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