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历史贡献
沈万三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有着极高知名度的“活财神”,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更是全国首富。沈万三以经商致巨富而闻名海内外,并成为财富文化和创业精神的重要象征,他修建中华门古城墙功绩卓著,茶马古道留下许多闪光足迹,被誉为中国国际贸易之父,民主资本崛起的代表人物。
经商致富闻名海内外,成为财富文化和创业精神的重要象征
沈万三作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显赫人物,有着非凡的魅力,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创造财富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他已经成为财富文化和创业精神的重要象征,寄托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更是后人借鉴学习的榜样。
首先,沈万三敢于“发财”,“发财”在很长时期以来都是一个贬义词,他却大胆的“竟以求富为务”。沈万三对经商事业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心,他比一般人更有开阔的眼界。利用周庄处于中国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条件。一方面广辟农田,做大做稳主业;一方面在各地开办商铺,开始大规模、高调地经商。粮铺、酒楼、银号、镖局、典铺、布庄、鱼行。什么赚钱,沈万三就开什么。沈家商队奔走于徽州、太平、池州、常州、镇江、南京之间,贩运各种货物,在各个要点设立店铺。沈万三不只做国内生意,他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他把江浙的丝绸、陶瓷和手工业品等,销往华北甚至海外,又将海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和药材销往国内,这样很快使自己成为江南第一富豪,全国首富,创造了令世人难以想象的财富奇迹。
其次,沈万三在经`商实践中始终秉持“诚信”、“义利并重”等商业理念。沈万三知道,要成为一个大商人,就要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仁爱之心经商,事业才能持久。沈万三刚做生意时,有一次去扬州做生意,他进了一批丝绸,结果对方把掺杂次品的丝绸卖给他,有人出主意说,别人骗你,你也骗别人吧,一道夹着卖出去好了。沈万三却取出记账的毛笔,在那几包丝绸上写上了“次绸”。当商船在扬州靠岸,由于苏州丝绸十分抢手很快卖完,只剩下“次绸”,一位没有抢到货的客商看到沈万三船上还有货便想要买。沈万三告诉他这是次品,如果想要的话,可以半价卖给他。客商被沈万三诚信经商的品格所感动,告诉他从以后只认沈万三的旗号。所以只有诚信才能让生意越来越旺。
沈万三、“诚信”
沈万三还非常有仁义之心。有一位生意伙伴生前借过200两银子给沈万三,这位为老板借钱给他的时候并没有立字据,后来因为意外去世,留下孤儿了寡母。沈万三听闻后,不仅没有以人死债完,而是还了500两。他说,生才有大道,但当以义为利,而不能以利为义。
“诚信”、“义利并重”这些经商理念不仅是沈万三致富的法宝,也成为了现代人经商的重要准则。
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一带,沈万三一直作为年画进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老百姓将他作为年画张贴各家门户上,寄托主人发家致富的愿望。清代苏州木刻年画中,有“沈万三聚宝盆”。著名河南朱仙镇木刻彩色年画、门画有沈万三主题。盛于清代中叶的山东潍县民间木版年画有“沈万三打鱼”。民间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杨柳青年画,在民国时期的作品有《沈万三接财神》。年画中的沈万三是老百姓心目中平民创业、劳动致富的榜样。他走进年画,伴随老百姓已数百年,在他身上寄托着劳动致富的美好憧憬,是老百姓心灵深处仰慕的人物。
修建中华门古城墙功绩卓著
沈万三出资修建的中华门古城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被江苏省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沈万三还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行政问责制。他负责修的明城墙,为保证城砖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刻有“某某县”制作字样,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责任人进行追究。所以该城墙砖异常坚韧,历经六个世纪风雨沧桑,仍然完好如初。
茶马古道留下许多闪光足迹
被明太祖朱元璋流放后,沈万三便率家人辗转云、贵,在茶马古道上开始了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马帮贸易,他的商业精神融入云、贵等本土文化中,为现代的商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力发展滇黔的马帮贸易,这是沈万三留给后人的一大功绩,对当地百姓有百利之多,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马帮贸易的出现,给当地带来许多新的积极的变化和意义。一是带来了农商并重的先进意识,与外界市场有了联系,使其农业生产由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转向农商并重的经济形态。二是促进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沈万三不仅为当地带来先进的商业观念,也带来了许多与商业相关的理念,如重合同、诚信、守约等有利于贸易流通的商业文化精神。商业的发展,为安顺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还带来了各种手工技艺,如手工纺织业、打铁锻造业、种茶制茶业、饴糖业、木器木雕业、竹器业(作精致的竹斗笠)等。
被誉为中国国际贸易之父
沈万三是华商中开拓海外市场的先驱,被誉为中国国际贸易之父,是率先利用和配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产生并创造商业资本增值的经贸实践者。(当时的欧洲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教皇时代,远末举起商业文明大旗。
沈万三创立的海外承接丝绸生产订单,国内组织农户种桑养蚕方式,拉动了江、浙几省经济,带动数十万农户致富,开创了“公司加农户”丝织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创造了同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
民主资本崛起的代表人物
沈万三是民族资本崛起的代表人物,是思考中国经济600多年来(近代)由盛转衰和由衰向盛绕不开并值得解读的典型人物。在沈万三身上显现的历史“拐点”,能读到中国突破封闭、由弱转强、开放发展最精彩的历史命题和时代精神。
沈万三600年开拓世界市场具有进取精神,牵手海洋文明,与民族利益一致,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他率领上数百艘船队浩浩荡荡穿过马六甲海峡,走向世界,比郑和早几十年。邓小平曾多次语重心长地提到,“郑和下西洋”,“其意不在歌颂往日的辉煌,而是警告避免重演这样的历史悲剧。”邓小平在1984年召开的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深刻地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