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

人物生平
包玉刚(1918~1991),宁波镇海人,1918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其父包兆龙常年在汉口经商。1931年,包玉刚远赴汉口,一面跟随父亲学做生意,一面坚持上夜校和学习英语,弥补自身的不足。学有所成后,包玉刚转入英商安利洋行保险部任职。
他凭借聪明和才干,很快就在熟悉了保险业务,在安利洋行站稳了脚跟,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时,抗战爆发打碎了他的事业梦想。他遂前往上海,在中央信托局的保险部谋得一份工作。任职中,他以谨慎、稳健、三思而后行的作风,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成了中央信托局里所谓“十三太保”的业务骨干之一。其后,他得到金融界大人物的赏识,受聘供职于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办事处及重庆分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包玉刚受命飞抵香港,参与接收横滨正金银行的财产,并筹建新的上海银行。上海市银行成立后,包玉刚出任业务部经理。翌年,升任银行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包玉刚任职期间,上海市银行的总经理共换了五位,而他的位置始终没有变换过,这件事,包玉刚很引以为荣。
1949年,包玉刚举家移居香港,凭借与友人做进出口贸易成立的“新联公司”,在香港立住脚跟。但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禁运物资。包玉刚的贸易公司每况日下,到了必须另起炉灶的地步,他将目光转向航运业。
1955年,包玉刚以160000英镑买进他的第一条船,是一艘1.6万吨的装煤的英国旧货船,已有27年船龄,包玉刚将之命名为金安号(Golden Alpha)。随后,他将其租借给日本公司,凭租约向银行贷款,再增购船只,扩充船队。
当时国际上普遍采取短期结算的办法,按照船只行程计算租金,因为租金每日上升,按行程计算当然划算,船主自然得利很高。但是包玉刚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薄利常租的策略。所以有人批评他不能算真正的船家,只是一个“专门做船运生意的银行家”。然而正式由于银行家出身的包玉刚以其特有的冷静,预见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多端而采取了这个利润不高但稳妥的经营方式,以稳定的收入来降低风险,取得银行的信用保证。才使他避过了航运史上的几次大起大落。他就是用这种“笨办法”,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已拥有七条货船,并把公司改名为“环球航运公司”。
进入20世界60年代,包玉刚为筹措资金向日本公司订购一条1.6万吨的新船,求助于汇丰银行主席桑达士。历经一番周折,桑达士不但根据船价加上租赁费贷款给包玉刚,而且开始与环球航运集团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后来更扩大到若干成功的合资合营,甚至帮助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包玉刚也成为汇丰银行的第一位华人董事,后来成为汇丰副主席。
从1961年到1968年短短7年间,船队所拥有的轮船数达到50艘,船运载重达1300万吨左右,总值4亿美元。到1974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达到了顶峰,拥有202艘船。1977年,根据吉普逊船只经纪公司统计排名,包玉刚以13474757载重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第一把交椅,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统治者”。[1]
包玉刚为将自己庞大的资产转移到陆地,1980年,在被称为世纪收购战的九龙仓争夺[2]中,他以21亿港元收购了九龙货仓有限公司49%的股份,成为九龙仓第一位华人主席。此后,包玉刚再接再厉,成为首位在股票市场中战胜英资大洋行的华人。后来他又陆续持股“会德丰”(四大英资银行之一)、港龙航空有限公司、英国标准渣打银行等。包玉刚由此成为香港实业界和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包玉刚爱国爱乡,情满桑梓。20世纪50年代他率先认购我国首次发行的建设公债数十万港元。1981年7月,包兆龙、包玉刚父子[3]一起访问北京受到邓小平的接见。包玉刚当即提出了想为国家多做实事,为北京建造一座像样的大饭店——兆龙饭店。
在北京,包玉刚与邓小平一见如故,交情笃厚。为响应邓小平“把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口号,他积极回国回乡投资,于1979年以后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捐资兴建教育、卫生及公共设施,为家乡基础教学设施,兴建兆龙学校、中兴中学、宁波大学,为鼓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设立包兆龙、包玉刚留学生奖学金等。
此外,包玉刚还有民族大义,香港回归几经波折,为打开中英关系的僵局,包玉刚不辞辛劳,奔走于香港、伦敦、北京各地,为促进中英友好交往,1986年他倡议成立了“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包玉刚及其家属捐资1400万英镑,为香港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实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中爱国爱乡的楷模。
1991年9月,“世界船王”包玉刚因病逝世,在世界范围引起震动,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均致函慰问其家属。他的逝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1] 1973年,包玉刚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海上统治者”。
[2] 九龙仓争夺战是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与包玉刚同英资企业——怡和洋行争夺九龙仓股份有限控股权的事件。
[3] 2012年,包玉刚航运事业继承人、包玉刚女婿苏海文掌舵的环球航运集团总吨位达到2200万吨,成为新的“世界船王”,从而实现翁婿两代均为世界船王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