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

人物生平
邵逸夫(1907年~2014),原名邵仁楞,别号逸夫,祖籍浙江宁波镇海。邵氏兄妹八人,邵逸夫在家排行第六(成名后被人尊称为“六叔”),自幼受英文教育。1925年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的邵逸夫,在大哥邵醉翁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兼职摄影。1926年,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召前往南洋,帮助三哥邵仁枚开展电影业务。兄弟二人依靠吉卜赛大篷车式的流动作业[1],逐渐在南洋站稳了脚跟,“天一”影片也在南洋家喻户晓。
1930年,邵氏兄弟收购“大世界”游乐场,并在新加坡正式成立“邵氏兄弟公司”。时值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猛烈冲击东南亚,电影行业受到影响,其他电影公司纷纷收缩经营,邵氏兄弟反其道而行之,大胆扩大规模和声势。以有声电影为突破口,于1932年拍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有声电影的新纪元,《白金龙》在国内及东南亚一带的大获成功。
到1956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爪哇等地拥有100多家电影院和十多座大型游乐场。其电影院线已跨入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影业集团之列,在亚洲电影业界举足轻重。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兴建清水湾影城,先后推出《貂蝉》、《江山美人》、《倾国倾城》等影片,反响极佳,享誉海外,使得“邵氏出品,必属佳作”的口号,深入人心。
清水湾影城经过七年的运作,终于扩建完毕,成为亚洲最大的“制梦工厂”。从此,“邵氏”进入了十年鼎盛期。1974年的产量已高达50部。期间在历届亚洲电影中,共得大小奖46项,票房价值更不可数计,港产的20部卖座影片,至少一半是“邵氏”出品的。到70年代初,“邵氏”在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发行网络,网点有2000多家,专门放映“邵氏”拍摄的中国电影。至此,邵逸夫在香港,堪称影坛至尊,无人争锋。
1970年,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2]合作。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最大的股东,入主“无线”,执掌大权[3]。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至此,“邵氏”由银屏转向屏幕,与亚洲电视(简称“亚视”)展开了龙争虎斗的收视大战。邵逸夫把培训电影人才的经验成功移植到电视业。“无线”电视艺员及幕后训练班定期开办,自产自用,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梁朝伟、徐克、杜琪峰、麦当雄等巨星、导演。源源不断地为整个影视界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培育出的无线艺员在日后占据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到2011年12月31日邵逸夫正式退休,四十多年来,由邵逸夫主持的“无线”雄视香港,由其制作的节目蜚声国际,影响扩展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
邵逸夫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可以被视为华人电影史的“活古董”。邵逸夫一生打造了无数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是当之无愧的娱乐圈最具影响力的人物。[4]
在娱乐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邵逸夫,在慈善事业上同样为人称道。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创立了香港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公益事业。为此,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于1974年特授其“皇家CBE”勋衔,于1977年册封其Knight Bachelor英国爵士勋衔。美国旧金山市为表彰其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邵逸夫热心公益事业,尤其热心中国的教育事业。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关注内地公益事业,平均每年都拿出一个亿用于支持内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其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很多高等院校均有“逸夫楼”。除了科教事业,凡有需要的地方,他都会伸出援手。如南亚海啸发生后,邵逸夫立即捐出1000万港元。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青海玉树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等等。到目前为止,邵逸夫仅为内地的教育事业捐款就超过40亿港元,捐建近6000个项目。
为更好地用好财富,邵逸夫于2002年成立可与“诺贝尔奖”媲美的国际性奖项“邵逸夫奖”,用以奖励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在中国的慈善捐赠史上,邵逸夫堪称古往今来第一人。
1990年,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教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政府将紫金天文台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 利用一辆小型旧货车,装上放映机、银幕、胶片、折叠椅等设备,穿梭于大街小镇放映电影。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流动放映车”。
[2] 即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的简称,由于香港电视采用发射台播送,市民简称为“无线台”。
[3] 74岁才成为香港无线(TVB)董事局主席的邵逸夫,无意中创造了一个记录:成为最年长的在任董事局主席——2011年12月,邵逸夫104周岁才卸任该职务。
[4] 由香港媒体在2007年评选出的娱乐圈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邵逸夫位列榜首。